京東金融更名是怎么回事?京東金融更名具體情況解析
京東金融是京東旗下的一個品牌,最近在網上傳出了京東金融更名的消息,大家都在問這個京東金融更名是不是真的?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下這個事情!
京東金融的運營公司為以劉強東為法定代表人和大股東(占比16.67%)的北京京東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雖然京東數科以及之前京東金融的微博認證公司是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據一位接近京東金融人士告訴澎湃新聞,京東數科的微博認證信息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實際指代的就是北京京東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這一點從當前京東的官方微博京東的認證信息可以得到印證,該微博的認證公司也還是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
實際上,京東金融由直接的金融輸出變為間接的技術輸出也有跡可循:
今年4月,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曾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未來京東金融將不在持有金融產品,而是由金融機構直接去做資產、資金以及用戶運營,自己提供科技輸出,業務形態由B2C轉變為B2B2C。今年7月,京東金融與中金資本、中銀投資、中信建投和中信資本等達成B輪130億元融資協議,陳生強再次明確,未來,京東金融將繼續堅持數字科技戰略,在數據和技術上加大投入,任何與數據和技術無關的業務都不做。
總的來看,京東與BAT(百度、阿里、騰訊)在去金融化的道路上大同小異,一方面強調科技輸出,另一方面加強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2017年3月至6月,國有四大行被BATJ瓜分完畢:建行與阿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農行與百度成立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工行與京東金融啟動全面合作、中行與騰訊成立金融科技實驗室。
但去金融化并不代表BATJ放棄金融業務。一年前,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指出,未來京東金融將會進入證券、征信、銀行領域,正在申請保險牌照,也可能會以投資購買的方式進入保險行業。7月底,京東便出資4.8億元成為安聯財險第二大股東,持股30%。由于互聯網金融監管呈愈嚴之勢,去金融化在某種程度上亦可視為曲線救國。由于牌照限制,獨角獸們的去金融化道路或是緩緩而進,暫做轉型,以待取得牌照,再次布局。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所有內容,希望對小伙伴有所幫助,更多資訊請關注好吧啦網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