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技術文章
文章詳情頁

Python自動化之UnitTest框架實戰記錄

瀏覽:3日期:2022-07-11 18:52:55
1 UnitTest 基本用法

UnitTest 框架是 Python 自帶的一個作為單元測試的測試框,相當于 Java中的 JUnit,隨著自動化技術的成熟,UnitTest 成為了測試框架第一選擇,可以完整的結合 Selenium、Requests 來實現 Ul 和接口的自動化,由 UnitTest 再衍生出 PyTest,PyTest 可以完美結合 UnitTest 來實現自動化。

基本應用:

1、環境搭建,Python 中已經直接加載了 UnitTest 框架,無須額外安裝

2、四大組件:

a. test fixture:setUp(前置條件)、tearDown(后置條件),用于初始化測試用例及清理和釋放資源

b. test case:測試用例,通過集成 unttest.TestCase,來實現用例的繼承,在 Unitfest 中,測試用例都是通過 test 來識別的,測試用例命名 test_XXX

c. test suite:測試套件,也稱之為測試用例集

d. test runner:運行器,一般通過 runner 來調用 suite 去執行測試

UnitTest 運行機制:通過在 main 函數中,調用 unitest.main() 運行所有內容

1.1 UnitTest 初體驗

本節知識:1. 對 UnitTest 有直觀感受

講了這么多,也完全不明白,沒關系,通過實例先有個直觀的了解,UnitTest 是個什么東西

import unittest# 通過繼承 unittest。TestCase 來實現用例class forTest(unittest.TestCase): # 類的初始化 @classmethod def setUpClass(cls) -> None: print(’class’) # 類的釋放 @classmethod def tearDownClass(cls) -> None: print(’tclass’) # 測試用例初始化 def setUp(self) -> None: print('setUp') # 測試用例釋放 def tearDown(self) -> None: print('teadDown') # 測試用例 def test_a(self): print('a') # 測試用例 def test_b(self): print('b') # 函數 def add(self, a, b): return a + b # 測試用例 def test_c(self): c = self.add(1, 3) print(’c =’, c)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verbosity=2)# 參數 verbosity=2 的目的是為了讓打印的信息更加完整,也可以不要

對上面的程序進行講解:

1、類的初始化與釋放

def setUpClass(cls) -> None 表示類的初始化,在執行測試用例之前執行,只執行一次,函數參數為 cls 表示這是一個類方法 def tearDownClass(cls) -> None 表示類的釋放,在執行測試用例之后執行,只執行一次

2、測試用例的初始化與釋放

def setUp(self) -> None 用于測試用例的初始化,在每個測試用例之前都會執行,有多少個測試用例,就會執行多少次 def tearDown(self) -> None 用于測試用例釋放,在每個測試用例執行之后執行,有多少個測試用例,就會執行多少次注意:方法 setUpClass,tearDownClass,setUp,def tearDown 的方法名是固定的,不能改動,不然框架無法識別

3、測試用例的定義

測試用例的命名規則為 test_xxx,這樣測試用例就會自動執行

注意:只有測試用例才會被執行,不以test_xxx 命名的函數是方法,方法是不能被執行的

4、執行測試用例

通過在 main 函數中,調用 unitest.main() 運行所有內容

運行結果如下:

類的初始化方法 setUpClass(cls) 在所有的測試用例之前執行,類的釋放函數 tearDownClass(cls) 在所有的測試用例之后執行 測試用例的初始化在每個測試用例之前都會執行,測試用例的釋放在每個測試用例之后都會執行 test_a(self) 和 test_b(self) 是測試用例,運行時被自動執行,add(self, a, b) 是函數,不會被自動執行,test_c(self) 是測試用例,調用了 add 函數,這樣就可以執行 add 函數了。

classsetUpateadDownsetUpbteadDownsetUpc = 4teadDowntclass

相信有了上面的例子,已經對UnitTest 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

下面我們進行一個實戰操作

1.2 UnitTest 自動化實現實戰

本節知識:1. 自動化測試減少冗余,便于維護,2. ddt數據驅動

1、自動化測試減少冗余,便于維護

有了類的初始化與釋放,測試用例的初始化與釋放,我們可以將多個測試用例中相同的代碼提取出來,減少自動化測試冗余,這樣便于維護

下面看這樣一個例子,我們打開谷歌瀏覽器,輸入百度網址并進行搜索,搜索后關閉瀏覽器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import timeclass forTest(unittest.TestCase):# 測試用例初始化 # 打開谷歌瀏覽器,并進入百度 def setUp(self) -> None: self.driver = webdriver.Chrome() self.driver.get(’http://www.baidu.com’)# 測試用例釋放 # 等待 3s,關閉瀏覽器 def tearDown(self) -> None: time.sleep(3) self.driver.quit() # 輸入‘戰狼’,并點擊搜索 def test_1(self): pass self.driver.find_element_by_id(’kw’).send_keys(’戰狼’) self.driver.find_element_by_id(’su’).click() # 輸入‘紅海行動’,并點擊搜索 def test_2(self): pass self.driver.find_element_by_id(’kw’).send_keys(’紅海行動’) self.driver.find_element_by_id(’su’).click()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上面的案例中,我們將打開谷歌瀏覽器,進入百度,放在 setUp 中,完成每個測試用例之前的初始化,瀏覽器的關閉放在tearDown 中,完成測試用例的釋放

2 UnitTest 結合 DDT(data-driver tests) 自動化2.1 ddt 中的 data 與 unpack

在實際測試中,單個測試是需要用多種不同的條件(測試數據)對其進行測試的。

ddt 中最基本的應用;在 class 前定義 @ddt,用于表示要使用 ddt 了,再基于實際的應用。選擇對應的裝飾器來使用即可,說白了,就是一個裝飾器

data 用于設定參數 unpack 用于解析參數

直接看例子比較直觀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ddt import ddtfrom ddt import data# 導入data# 類之前定義裝飾器,表示在類中要使用ddt了@ddtclass My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 None: print(’{:=^20}’.format('測試開始')) def tearDown(self) -> None: print('{:=^20}'.format(’測試結束’)) # data用于設定參數 @data(’戰狼’, ’哪吒’, ’流浪地球’, ’復仇者聯盟’) def test_1(self, txt): print(txt)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verbosity=2)

運行結果:

========測試開始========戰狼========測試結束================測試開始========哪吒========測試結束================測試開始========流浪地球========測試結束================測試開始========復仇者聯盟========測試結束========

可以看到測試用例 def test_1(self, txt) 被執行了四次,data 用于設定參數,將參數依次放入測試用例中進行測試。

我們改變一下設定的參數,將 data 設定的參數改為 ((‘戰狼’, ‘哪吒’), (‘流浪地球’, ‘復仇者聯盟’)),再進行測試,如下所示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ddt import ddtfrom ddt import data# 類之前定義裝飾器,表示在類中要使用ddt了@ddtclass My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 None: print(’{:=^20}’.format('測試開始')) def tearDown(self) -> None: print('{:=^20}'.format(’測試結束’)) # data 用于設定參數,將包 (’戰狼’, ’哪吒’) 作為一個整體賦值給 txt @data((’戰狼’, ’哪吒’), (’流浪地球’, ’復仇者聯盟’)) def test_1(self, txt): print(txt)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verbosity=2)

運行結果如下:

========測試開始========(’戰狼’, ’哪吒’)========測試結束================測試開始========(’流浪地球’, ’復仇者聯盟’)========測試結束========

可以看到,傳入參數 ((‘戰狼’, ‘哪吒’), (‘流浪地球’, ‘復仇者聯盟’)) 時,將包 (‘戰狼’, ‘哪吒’) 和 (‘流浪地球’, ‘復仇者聯盟’) 作為一個整體,傳遞給測試用例了,如果我們希望將包里面的數據解開,傳遞給測試用例不同的參數,就需要用到 unpack 進行解包。

加入解包后的代碼如下所示: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ddt import ddtfrom ddt import datafrom ddt import unpack # 導入unpack# 類之前定義裝飾器,表示在類中要使用ddt了@ddtclass My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 None: print(’{:=^20}’.format('測試開始')) def tearDown(self) -> None: print('{:=^20}'.format(’測試結束’)) @data((’戰狼’, ’哪吒’), (’流浪地球’, ’復仇者聯盟’)) # 解包,將 (’戰狼’, ’哪吒’) 解包,’戰狼’ 賦值給 txt1,’哪吒’賦值給 txt2 @unpack def test_3(self, txt1, txt2): print(txt1) print(txt2)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verbosity=2)

執行結果如下:

========測試開始========戰狼哪吒========測試結束================測試開始========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測試結束========

可以看到,unpack 對每次傳入的包進行解包,例如將 (‘戰狼’, ‘哪吒’) 解包,‘戰狼’ 賦值給 txt1,’哪吒’賦值給 txt2

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將輸入的參數直接固定了,其實也可以通過文件讀取,讀取結果決定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ddt import ddtfrom ddt import datafrom ddt import unpackdef readFile(): params = [] file = open(’ddt.txt’, ’r’, encoding = ’gbk’) for line in file.readlines(): params.append(line.strip(’n’).split(’,’)) return params# 類之前定義裝飾器,表示在類中要使用ddt了@ddtclass My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 None: print(’{:=^20}’.format('測試開始')) def tearDown(self) -> None: print('{:=^20}'.format(’測試結束’)) # 從文件中讀取 @data(*readFile()) @unpack def test_1(self, txt1, txt2): print(txt1) print(txt2)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verbosity=2)

ddt.txt 文件中的內如下:

戰狼,哪吒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

運行結果:

函數 readFile 從文件中讀取數據,unpack 進行解包

========測試開始========戰狼哪吒========測試結束================測試開始========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測試結束========

上面從文件中讀取數據時先讀取文件,再處理讀取的結果,下面介紹一個直接操作文件的方法

從 ddt 中導入 file_data,導入 yaml,讀取數據的文件類型必須為 .yml 類型的文件。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ddt import ddtfrom ddt import datafrom ddt import unpackfrom ddt import file_dataimport yaml# 類之前定義裝飾器,表示在類中要使用ddt了@ddtclass My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 None: print(’{:=^20}’.format('測試開始')) def tearDown(self) -> None: print('{:=^20}'.format(’測試結束’)) # 直接的文件讀取,直接操作一個文件 @file_data(’ddt2.yml’) def test_5(self, txt): print(txt)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verbosity=2)

ddt2.yml 文件內容如下:

name: ’skx’info: ’hust’

運行結果:

========測試開始========skx========測試結束================測試開始========hust========測試結束========

2.2 ddt 數據驅動

打開瀏覽器進入百度查詢的例子中我們發現除了輸入的參數不同,test_1(self) 和 test_2(self) 完全相同,這里我們就要通過 data 設定參數實現在一個測試用例中輸入不同的參數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import timefrom ddt import ddtfrom ddt import data# 在 class 前定義 @ddt,用于表示要使用 ddt 了@ddtclass forTestTest(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self.driver = webdriver.Chrome() self.driver.get(’http://www.baidu.com’) def tearDown(self): time.sleep(3) self.driver.quit() # data 用于設定參數 @data(’戰狼’, ’哪吒’, ’流浪地球’) def test_1(self, txt): self.driver.find_element_by_id(’kw’).send_keys(txt) self.driver.find_element_by_id(’su’).click()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運行結果,谷歌瀏覽器被打開三次,進入百度,分別輸入 ‘戰狼’, ‘哪吒’, ‘流浪地球’,每次瀏覽器關閉之后,才打開下一次,再進行搜索

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將輸入的參數直接固定了,其實也可以通過文件讀取,決定進入哪一個 url 和輸入的參數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import timefrom ddt import ddtfrom ddt import datafrom ddt import unpackdef readFile(): params = [] file = open(’forTest3.txt’, ’r’, encoding = ’gbk’) for line in file.readlines(): params.append(line.strip(’n’).split(’,’)) return params@ddtclass forTestTest(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self.driver = webdriver.Chrome() def tearDown(self): time.sleep(3) self.driver.quit()# data 用于設定參數,表示參數由 readFile() 函數的返回值決定# unpack 用于解析參數,例如將[’http://www.baidu.com’, ’戰狼’] 分別 賦值給 url 和 txt @data(*readFile()) @unpack def test_1(self, url, txt): self.driver.get(url) self.driver.find_element_by_id(’kw’).send_keys(txt) self.driver.find_element_by_id(’su’).click()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forTest3.txt 文件中的內容如下:

http://www.baidu.com,戰狼http://www.baidu.com,哪吒

分析:

readFile() 函數打開文件,讀取文件的每一行,按逗號 ‘,’ 劃分關鍵字, unpack 用于解析參數,ddt 對于數據的解析方式為,解析一個,傳參一個,所以函數中 url 和 txt 的參數順序不能調換。

運行結果,谷歌瀏覽器被打開兩次,進入百度,分別輸入 ‘戰狼’, ‘哪吒’,每次瀏覽器關閉之后,才打開下一次,再進行搜索

file_data 是 ddt 中用于讀取 yml 文件的裝飾器

3 yml 文件的使用

這個插入一個小插曲,上面提到了 yml 文件,這里就簡單講解一下 yml 文件怎么使用。

從yml 文件中直接讀取數據可以生成字典,列表等,yml 文件由一定的格式,我們通過實例來說明,yml_test.py 從 a.yml 文件中讀取文件并打印出來。

yml_test.py

import yamlfile = open(’a.yml’, encoding = ’utf-8’)res = yaml.load(file, Loader = yaml.FullLoader)print(res)

a.yml 文件中的內容如下所示,冒號代表字典,字典結構可以嵌套,也可以生成列表,具體格式參考下面的 a.yml 文件。

a.yml

name: ’skx’age: 18data: a: 1 b: 2 c: 3 d: 4list: - a - b - c - d

打印的結果如下所示,生成四個字典元素,第三個字典元素為嵌套字典結構,第四個字典對應的 value 為列表。

{’name’: ’skx’, ’age’: 18, ’data’: {’a’: 1, ’b’: 2, ’c’: 3, ’d’: 4}, ’list’: [’a’, ’b’, ’c’, ’d’]}

如果將 a.yml 文件中的數據改為如下結構,則生成一個純列表,打印的結果如下所示。

a.yml

- a- b- c- d

[’a’, ’b’, ’c’, ’d’]

有了 yml 文件,我們就可以將測試數據放到 yml 文件中,從文件中獲取參數,傳入測試函數,完成測試。還是通過例子來講解,yml_test2.yml 中是一個列表,每個列表元素是一個字典,字典中有兩個元素,name 和 age,使用 file_data 直接可以將 yml_test2.yml 傳入測試用例中。

read_yml2.py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ddt import ddtfrom ddt import file_dataimport yaml# 類之前定義裝飾器,表示在類中要使用ddt了@ddtclass My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 None: print(’{:=^20}’.format('測試開始')) def tearDown(self) -> None: print('{:=^20}'.format(’測試結束’)) @file_data(’read_yml2_data.yml’) def test_yam(self, **kwargs): # 獲取參數中key 為 name 的 value print(kwargs['name']) # 獲取為 text 的 value print(kwargs['age'])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verbosity=2)

read_yml2_data.yml

- name: ’Tom’ age: 13- name: ’Carl’ age: 20- name: ’Edward’ age: 28

運行結果:

========測試開始========Tom13========測試結束================測試開始========Carl20========測試結束================測試開始========Edward28========測試結束========

4 UnitTest 斷言用法

在 UnitTest中,TestCase 已經提供有封裝好的斷言方法進行斷言校驗。

斷言:用于校驗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是否匹型,在斷言的內容選擇上,是有要求的。

斷言強調的是對于整個測試流程的結果進行判斷,所以斷言的內容是極為核心的。

上面的代碼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ddt import ddtfrom ddt import file_dataimport yaml# 類之前定義裝飾器,表示在類中要使用ddt了@ddtclass My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 None: print(’{:=^20}’.format('測試開始')) def tearDown(self) -> None: print('{:=^20}'.format(’測試結束’)) @file_data(’read_yml2_data.yml’) def test_yam(self, **kwargs): # 獲取參數中key 為 name 的 value name = kwargs[’name’] print(name) # 這里做斷言,當斷言不相等的時候返回 msg self.assertEqual(name, ’Tom’, msg = ’NotEqual’) # 獲取為 text 的 value print(kwargs['age'])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 name: ’Tom’ age: 13- name: ’Carl’ age: 20- name: ’Edward’ age: 28

Python自動化之UnitTest框架實戰記錄

可以看到第一個例子執行正確,后面的例子,執行結果和預期不一致,返回 NotEqual,左側的日志可以看到第一個用例執行成功,后面兩個例子執行失敗。

unittest 框架的 TestCase 類提供以下方法用于測試結果的判斷

方法 檢查 assertEqual(a, b) a ==b assertNotEqual(a, b) a !=b assertTrue(x) bool(x) is True assertFalse(x) Bool(x) is False assertIs(a, b) a is b assertIsNot(a, b) a is not b assertIsNone(x) x is None assertIsNotNone(x) x is not None assertIn(a, b) a in b assertNotIn(a, b) a not in b assertIsInstance(a, b) isinstance(a,b) assertNotIsInstance(a, b) not isinstance(a,b)

5 UnitTest.skip()用法

假設我們有很多測試用例,有些我們需要執行,有些我們不想執行,不想執行的測試用例如何才能不執行呢,這就需要用到 skip。

Skip用法:

在 Case 中,對于不需要運行的用例或者特定條件下不執行的用例,可以應用 skip() 來實現有條件執行,或者絕對性跳過,用于對指定用例進行不執行操作 skip通過裝飾器進行使用

還是通過案例進行講解,下面有 6 個測試用例,2-5測試用例被屏蔽了,使用的方法不同,

@unittest.skip(“xxx”)是無條件跳過,xxx為跳過的理由 unittest.skipIf(1 < 2, ‘xxx’),條件為 True 時跳過 @unittest.skipUnless(1 > 2, ‘xxx’),條件為 False 時跳過,和 skipIf 更好相反 @unittest.expectedFailure,如果用例執行失敗,則不計入失敗的case數中

直接看例子更加直觀

skip_t.py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class My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 None: pass def tearDown(self) -> None: pass def test_1(self): print(’1’) # 無條件跳過該條用例 @unittest.skip('不想運行') def test_2(self): print(’2’) # 有條件跳過操作,條件為True跳過 @unittest.skipIf(1 < 2, ’1 < 2 為True,條件成立,跳過執行’) def test_3(self): print(’3’) # 有條件執行跳過,條件為False跳過 @unittest.skipUnless(1 > 2, ’Unless的理由,條件為False,跳過執行’) def test_4(self): print(’4’) # 如果用例執行失敗,則不計入失敗的case數中 @unittest.expectedFailure def test_5(self): print(’5’) self.assertEqual(4, 3, msg = ’NotEqual’) def test_6(self): print(’6’)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執行結果如下,可以看到,test_2,test_3,test_4 跳過,test_5執行失敗,但是不計入case數中

Python自動化之UnitTest框架實戰記錄

5 UnitTest測試套件及runner應用

測試套件 Suite 作用:

用于給測試用例進行排序 管理測試用例

通過例子講解最容易理解,看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下面的代碼中有五個測試用例,程序運行的結果和測試用例在代碼中位置是沒有關系的,結果永遠打印 1 2 3 4 5,這是因為測試用例的執行順序默認是按照字典順序執行的,如何才能控制測試用例的執行順序呢,這就需要使用測試套件了。

suite_case.py

import unittestclass My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 None: pass def tearDown(self) -> None: pass def test_2(self): print('2') def test_1(self): print('1') def test_4(self): print('4') def test_3(self): print('3') def test_5(self): print('5')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運行結果:

12345

再建一個py 文件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suite_case import *# 創建一個測試套件 listsuite = unittest.TestSuite()# 方法一,添加測試用例(子元素)到測試套件(集合)suite.addTest(MyTestCase(’test_3’))suite.addTest(MyTestCase('test_1'))suite.addTest(MyTestCase('test_5'))# 套件通過TextTestRunner對象運行,功能相當于unittest.main()runner = unittest.TextTestRunner()runner.run(suite)

我們首先創建一個測試套件,然后向測試套件中添加測試用例,最后創建 TextTestRunner 對象,調用 run 函數運行測試用例。這樣我們不僅可以控制測試用例的執行順序,還可以控制運行哪個測試用例。

結果如下:

315

上面的方法每次添加測試用例都需要調用 addTest 函數,能不能一次添加多個測試用例呢,可以的,將測試用例寫成一個列表,通過addTests 函數可以一次添加多個測試用例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suite_case import *# 創建一個測試套件 listsuite = unittest.TestSuite()# 方法二,批量添加測試用例cases = [MyTestCase(’test_3’), MyTestCase(’test_1’), MyTestCase(’test_5’)]suite.addTests(cases)# 套件通過TextTestRunner對象運行,功能相當于unittest.main()runner = unittest.TextTestRunner()runner.run(suite)

如果測試用例非常多,或者有多個文件中的測試用例都需要測試,這樣添加也不是很方便,我們好可以按照文件路徑,將該路徑下需要測試的文件添加進測試套件中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suite_case import *# 創建一個測試套件 listsuite = unittest.TestSuite()# 方法三,批量運行多個unittest類test_dir = ’./’# start_dir 參數指定文件路徑,pattern 執行規則,’s*.py’ 表示以 's' 開頭,'.py' 的都加入測試套件中discover = unittest.defaultTestLoader.discover(start_dir = test_dir, pattern = ’s*.py’)runner = unittest.TextTestRunner()runner.run(discover)# 通過 run 函數運行測試用例

還可以執行類的名字,執行該類下面所有的測試用例,使用 loadTestsFromName 函數或者 loadTestsFromTestCase 都可以,案例如下: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suite_case import *# 創建一個測試套件 listsuite = unittest.TestSuite()# 方法四,給出文件名和類名,就能測試所有的測試用例suite.addTests(unittest.TestLoader().loadTestsFromName(’suite.MyTestCase’))# 套件通過TextTestRunner對象運行,功能相當于unittest.main()runner = unittest.TextTestRunner()runner.run(suite)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suite_case import *# 創建一個測試套件 listsuite = unittest.TestSuite()# 方法五,給出類名,就能測試所有的測試用例suite.addTests(unittest.TestLoader().loadTestsFromTestCase(MyTestCase))# 套件通過TextTestRunner對象運行,功能相當于unittest.main()runner = unittest.TextTestRunner()runner.run(suite)6 UnitTest+HTMLTestRunner 自動化實現

通過 HTMLTestRunner 我們可以將測試結果生成 html 文件,通過網頁端進行查看。步驟如下:

1. 導入環境

下載 HTMLTestRunner.py 文件,下載地址

Python自動化之UnitTest框架實戰記錄

點進入HTMLTestRunner.py,右鍵另存為就可以下載到本地。

下載后,把HTMLTestRunner.py 文件復制到 Python 安裝路徑下的 lib 文件夾中(我的安裝路徑是: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ProgramsPythonPython38Lib)。在python3中用HTMLTestRunner.py 報 importError“:No module named ’StringIO’解決辦法,原因是官網的是python2語法寫的,看官手動把官網的 HTMLTestRunner.py 改成 python3 的語法。

修改內容:

第94行,將import StringIO修改成import io 第539行,將self.outputBuffer = StringIO.StringIO()修改成self.outputBuffer = io.StringIO() 第642行,將if not rmap.has_key(cls):修改成if not cls in rmap: 第631行,將print >> sys.stderr, ‘nTime Elapsed: %s’ % (self.stopTime-self.startTime)修改成print(sys.stderr, ‘nTime Elapsed: %s’ % (self.stopTime-self.startTime)) 第766行,將uo = o.decode(‘latin-1’)修改成uo = e 第772行,將ue = e.decode(‘latin-1’)修改成ue = e 2. 導包

from HTMLTestRunner import HTMLTestRunner

下面就通過案例進行演示

suite_case.py 文件

import unittestclass MyTest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 None: pass def tearDown(self) -> None: pass def test_2(self): print('2') def test_1(self): print('1') def test_4(self): print('4') def test_3(self): print('3') def test_5(self): print('5')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coding=utf-8import unittestfrom suite_case import MyTestCasefrom HTMLTestRunner import HTMLTestRunnerimport ossuite = unittest.TestSuite()report_path = ’./report/’report_file = report_path + ’report.html’# 路徑不存在就創建一個文件夾if not os.path.exists(report_path): os.mkdir(report_path)else: passreport_name = ’測試報告名稱’report_title = ’測試報告標題’report_desc = ’測試報告描述’with open(report_file, ’wb’) as report: suite.addTests(unittest.TestLoader().loadTestsFromTestCase(MyTestCase)) # 套件結合 TextTestRunner 對象進行運行,相當于 unittest.mian() # 如果結合 HTMLTestRunner 使用,則需要調用 HTMLTestRunner 中的運行器 runner = HTMLTestRunner(stream = report, title = report_title, description = report_desc) runner.run(suite)

運行 就會成成 report.html 文件,瀏覽器打開該文件,如下所示:

Python自動化之UnitTest框架實戰記錄

這樣就生成一個比較直觀的測試報告

總結

到此這篇關于Python自動化之UnitTest框架實戰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Python自動化UnitTest框架實戰內容請搜索好吧啦網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好吧啦網!

標簽: Python 編程
相關文章:
国产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